您好!今天是2023年9月25日 星期一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方式
网站首页
欢迎来到: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介绍| 机构设置| 历史沿革| 联系我们
科研体系
固态量子计算研究单元| 量子纠缠网络研究单元| 量子集成光学芯片研究单元| 量子密码与量子器件研究单元| 量子理论研究单元
科研成果
研究进展| 获奖| 论文与专著| 专利
实验室成员
固定成员| 双聘人员| 博士后| 招聘信息
科普中心
郭光灿的量子十问 | 来自量子世界的新技术
党建园地
党建园地
新闻中心| 公告通知| 学术报告| 媒体关注| 友情链接

首页栏目

当前位置:首页>首页栏目> 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科技日报】“海森堡极限的量子精密测量首次实现

发布时间:2018-01-11
        科技日报合肥1月10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精密测量方向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陈耕等人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全新的量子弱测量方法,实验实现了海森堡极限精度的单光子克尔效应测量,这是国际上首个在实际测量任务中达到海森堡极限精度的工作,可利用的光子数达到10万个。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

量子精密测量是量子信息科学中新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利用量子资源和效应实现超越经典方法的测量精度。该领域之前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利用多光子纠缠态作为探针,可以实现海森堡极限精度的光相位测量。原则上来说,海森堡极限的测量精度可以远远高于经典测量方法。由于实验上很难制备光子数大于10的纠缠态,这种方法可以原理上演示超越标准量子极限的可能性,却尚不具有实际的测量能力。因而,设计一种可实际应用的并且达到海森堡极限的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是学术界长期以来努力的方向。

李传锋研究组摒弃常规思路,把制备混态探针和测量虚部弱值技术相结合,实验上成功地达到了海森堡极限精度,并用来测量单个光子在商用光子晶体光纤中引起的克尔效应。这种方法无需利用纠缠等量子资源,所用探针来源于常规的激光脉冲,从而摆脱了光子数的限制。研究组在实验上利用了含有约10万个光子的激光脉冲,比此前经典方法测量的最高精度提高了两个量级。

 

科技日报2018年1月10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8-01/11/content_385905.htm?div=-1